您现在的位置: 过敏性紫癜 >> 疾病病因 >> 正文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ldquo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6-24 17:30:40
北京的最好扁平疣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210314/8744646.html

年4月25日是

我国第35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

对于新生儿和低龄的儿童来说,疫苗更是他们接触世界的第一道安全防线。

今年的宣传主题是

“接种疫苗,防控疾病,

守卫健康,守护一生”

预防接种是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阻断疫情传播的重要手段,

对保障儿童生命健康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什么要给孩子预防接种?

婴儿出生后,体内往往还有来自妈妈的各种“抵御疾病”的抗体,尤其用母乳喂养者,奶汁中还含一定量的抗体。因此,婴儿在半岁内很少得传染病。但是,婴儿6个月以后,来自母体的抗体免疫逐渐消退,抵抗力会逐渐减弱和消失,此时若接触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孩子就容易受一些传染病的传染。

为了提高儿童抵抗传染病的能力,就需要有计划地按时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使孩子自身产生抵抗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保护儿童健康地成长。

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最有效手段是接种疫苗,如接种麻腮风疫苗可预防麻疹、风疹、腮腺炎3种传染病。

预防接种证是做什么用的?

我国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规定,我国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预防接种证是孩子预防接种记录的证明,孩子今后入托(园)、上学、出国等必须提供该证明。

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都是必须接种的吗?

“免疫规划疫苗”是国家规定必须接种的,儿童监护人应依法保证适龄儿童按时接种免疫规划疫苗。如:卡介苗,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腮风疫苗等。

那么“非免疫规划疫苗”要不要打?

“非免疫规划疫苗”如:水痘疫苗,手足口疫苗,轮状病毒疫苗,Hib疫苗、肺炎疫苗等,并非不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防病的需要,有些“非免疫规划疫苗”也可能会划入“免疫规划疫苗”。大原则是,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宝宝又没有接种非免疫规划疫苗的禁忌症,那就尽量接种。

接种疫苗后出现反应怎么办?

疫苗作为预防针对传染病的特异手段,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全世界的认可。

常见反应

▲接种部位出现疼痛和轻微肿胀,一般2~3天可以恢复;

▲一过性轻度发热反应,多数持续1~2天,可以自行缓解,不需要做特殊处理,尽量多喝水,如果体温超过38.5℃,可以适当服用退热药;

▲散发型皮疹,出疹时间1~2天,不需要做特殊处理;

▲食欲下降和轻微腹泻,一般2~3天内恢复,注意及时补充电解质水。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一般较为罕见,如有发生需要专业医生详细评估,如果出现较为严重的反应、反应持续时间较长或逐渐加重,应尽快与接种医生联系。例如持续重度高热,全身过敏性荨麻疹、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紫癜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并非所有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均与疫苗接种有关,可能是偶合症等。孩子如果在接种疫苗后出现较为严重的反应且怀疑与疫苗接种有关,可以向当地县级疾控机构申请做异常反应诊断。

什么情况下儿童不宜接种疫苗?

儿童具有下列情况之一均不宜接种或暂不能进行预防接种:

1、接种部位有严重皮炎、牛皮癣、湿疹及化脓性皮肤病的儿童,应在治愈后再接种;

2、体温超过37.5℃的发热儿童。因为发热可能是流感、麻疹、脑炎、肝炎等急性传染病的早期症状,此时接种会加重病情。所以,应病愈后再接种;

3、有严重心脏病、肝脏病、肾脏病、结核病的儿童,不宜接种。

4、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大脑发育不全等,也不宜接种;

5、重度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儿童,不宜接种

6、过敏体质及患哮喘、荨麻疹的儿童,不宜接种。因为疫苗中含有微量过敏源,对过敏体质的儿童接种,会发生过敏反应

疫苗接种前后家长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接种前

★携带好预防接种证;

★为孩子选择宽松、易穿脱的衣服,做好接种部位皮肤的清洁工作;

★如实告知医生孩子近期健康状况和上一次接种疫苗后是否出现不适或过敏情况,以便医生筛查。

接种后

★留观30分钟,确定孩子无不适反应后,医院;

★接种后注意常规饮食,不要给孩子吃以前没吃过的新食物,以防出现消化不良症状时,医生难以判断;

★口服减毒活疫苗后半个小时内不要进热食;

★建议接种疫苗24小时后再洗澡,避免注射部位感染。

图/文来源于:网络

整理编辑:办公室

阳春市妇幼保健院

医院

阳春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医院

医院

长按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tv-vo.com/jbby/11479.html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过敏性紫癜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