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是一种革兰阴性细菌,能够以独特的尿素代谢方式在酸性环境中生存。这使得它成为人的胃中存在的唯一一种细菌,是定植于胃黏膜内的微需氧螺旋杆菌属,全球人口约40%~50%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长期感染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并与胃腺癌、胃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及原发性胃非霍奇金淋巴瘤等恶性疾病密切相关。年首次报道儿童感染,50%的成人Hp相关疾病是在儿童期感染了Hp所致,而Hp感染对儿童的危害不仅导致儿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发病率增加,而且对胃肠道外疾病,如过敏性紫癜、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生长发育迟缓等其他系统疾病有关,可见儿童是受Hp侵袭的最危险人群。
目前,我国Hp感染在儿童期存在感染率急剧增长现象,高感染率年龄段较早,5~10岁为42.0%,10~20岁已达50.0%以上。研究表明:近两年在我院就诊的名患儿Hp感染阳性率为38.6%。
Hp感染后可表现为一定的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胀、呕吐等,也可能无任何临床表现,这提示许多Hp感染的儿童可能处于无症状携带状态;儿童期Hp感染后即使暂时症状轻微或无任何临床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可能发展成慢性胃炎及消化道溃疡甚至胃癌;所以,儿童出现长期慢性的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以及胃肠外的相关疾病如过敏性紫癜、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尤其应重视Hp的检查并及时根除Hp治疗。
Hp感染最有可能在患儿幼年时通过口-口或粪-口途径传播。已知的危险因素包括:社会经济水平差、居住条件拥挤、多个儿童睡同一张床、兄弟姐妹众多、污染的水源、种族和家庭成员中有感染者。儿童Hp感染率高,且Hp感染对儿童成长大影响大,因此,做好儿童Hp感染的检测、治疗、预防;不仅可以预防其成人期消化道疾病发病率增加,而且也可以预防儿童期消化道疾病以及胃肠道外疾病的发生。
(1)幽门螺杆菌的传染力很强,主要的传播途径是口腔传播,据检测,日常生活使用的每双筷子上大约存在HP-个,可通过手、不洁食物、不洁餐具、粪便等途径传染,所以日常饮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感染和传染。
(2)提倡家庭内采用分餐制、公筷制,食具要注意消毒,避免接触感染。经科学检测发现,唾液内可以找到HP的踪迹,有些家长喜欢把食物嚼碎后喂给宝宝吃,这种习惯都增加幽门螺杆菌传播的机会,应坚决杜绝。
(3)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和预防胃肠道传染病一样,要把住病从口入关。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尽量吃经过高温加热的熟食,喝开水,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
(4)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可能导致口气重,即口腔有异味,严重者往往还有一种特殊口腔异味,无论如何清洁,都无法去除。需注意更换牙刷,对病人的杯洗具按时消毒,早晚使用漱口水。漱口水要有杀菌功效,即其配方为化学药剂,如主要成份度米酚,麝香草酚或复方替硝唑液。中草药成份漱口水无效。
(5)幽门螺杆菌感染常常呈现家族聚集的现象,所以为了有效的根除幽门螺杆菌,防止二次感染,则应积极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家庭成员,避免感染其他人。(通讯员易利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是一种革兰阴性细菌,能[详细]
预防过敏性紫癜该怎样做?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给患者的身体带来的[详细]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是一种革兰阴性细菌,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