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过敏性紫癜 >> 疾病病因 >> 正文

乳腺少见病例11炎性乳癌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9-28 15:24:25

此患者由于病患处皮肤溃烂严重,故在我院没进行超声检查,遗憾没有超声图片。

下面看另一个病例:

患者,女性,43岁,左侧乳腺皮肤及皮下层水肿、增厚,乳房结构不清,结构紊乱,血流信号增多。

活检病理:炎性乳癌

化疗后复查,出现低回声肿块。

总结

炎性乳癌(Inflammatorybreastcancer,IBC)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乳腺癌,于年首次描述,年由Lee和Tannenbaum首次命名,因其起病急、发展快,恶性程度高,常常短期侵犯整个乳腺,并可在早期向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发生转移,预后差,临床表现与急性乳腺炎类似而得名。该病临床上较为少见,文献报道其发病率约占所有乳腺癌的1%~4%,国内资料报道占乳腺癌总数的4.5%。

病理上,病变内无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名词“炎症”是指皮肤的临床改变。当癌组织弥漫性生长,可广泛侵犯波及皮下及乳腺内淋巴管,形成癌栓,使得淋巴回流受阻,进而导致乳腺皮下水肿及张力增加,此外因毛细血管受阻扩张,乳腺皮肤大量充血,临床上有特征性改变:乳腺皮肤肿胀呈暗红色,似丹毒样。同时伴有该处皮温的增高,并可出现橘皮样改变。临床症状类似急性炎症,乳腺皮下及腺体内的淋巴管癌栓是导致该病出现急性炎症表现的原因,故本病极易与急性乳腺炎产生混淆。

来自临床诊断为炎性癌患者的皮肤活检标本并不总是有皮肤淋巴管血管内癌栓,这可能与组织取材的局限性所致,此时必需要指出的谨慎做法是将组织块重新多层面切片。

位于乳腺组织内的浸润性癌最常为高级别非特殊类型浸润性导管癌,但也可能为其他类型癌。近50%的炎性乳癌不表达ER和PR,大约40%具有HER2过表达或基因扩增。

总之,尽管在适当的临床背景下存在皮肤淋巴管血管内癌栓支持炎性乳癌的诊断,但在外科病理报告中做出炎性乳癌的诊断是不合适的。

临床上炎性乳癌的典型表现为乳腺弥漫性增大变硬,乳房皮肤红、肿、热、痛并出现橘皮样外观,扪诊感觉乳房坚实;炎性乳腺癌由于癌组织侵犯皮内及乳房内淋巴管,导致组织水肿和张力增加,乳房皮肤肿胀发红,形成丹毒样类表现,因此,多无发冷、发热等全身炎症反应,体温和血白细胞多在正常范围,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

目前认为病变皮肤皮下淋巴管有癌细胞浸润是确诊炎性乳癌的主要依据。

声像图显示乳腺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层增厚,回声增强,腺体回声紊乱、减低,边界不清,解剖层次不清,血流信号增多,一般无明显肿块图像。化疗后某些炎性乳癌可出现局限性低回声肿块,边界不清,后方衰减。

炎性乳癌与急性乳腺炎的超声鉴别要点如下:

乳腺皮肤及皮下脂肪组织增厚,回声增强、紊乱,并可见扩张的淋巴管迂曲走行,呈“卵石样”。这种征象是其他乳腺病变包括急性乳腺炎和其他类型乳腺癌所不具备的,故对炎性乳癌的诊断具有特征性。

炎性乳癌腺体层正常解剖层次消失,回声紊乱,强弱不均,腺体增厚、模糊,内部可出现无回声区,大小不规则,边界不清,透声欠佳,后方可有衰减。急性乳腺炎早期多呈局限性、不规则片状低回声区,后方无声衰减甚或增强,晚期以透声差的液性暗区为主,边界清。

炎性乳癌与急性乳腺炎均具有血供丰富的特点,但炎性乳腺癌肿块内部血流走行不规则、迂曲且粗细不一,血流阻力指数一般大于0.7。急性乳腺炎包块内部血流具有走行规则、自然。这主要是由于两者引起血供丰富的病理基础不同。炎性乳腺癌可分泌一种“肿瘤血管生成因子”,肿瘤内形成丰富的血管网,排列不规则,壁薄,形成袋状盲端及动静脉瘘。而急性乳腺炎刺激细胞释放组织胺,作用于微循环的H1受体,引起血管扩张,血供增加。

炎性乳癌及急性乳腺炎均可探及腋窝淋巴结肿大,多为圆形、长径与横径之比小于2,皮髓质分界均可不清,两者存在较大交叉性;但炎性乳癌部分淋巴结形态不规整,边界欠光滑,符合转移性淋巴结的特征,可有助两者的鉴别。

这是第一例炎性乳癌患者化疗后乳腺外观。

以往相关文章:

乳腺少见病例1:乳腺化生性癌——梭形细胞癌

乳腺少见病例2—妊娠期乳腺Burkitt淋巴瘤

乳腺少见病例3—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乳腺少见病例4—淋巴细胞性乳腺病/糖尿病性乳腺病

乳腺少见病例5—乳腺叶状囊肉瘤

乳腺少见病例6—乳腺黏液癌

乳腺少见病例7—乳腺Paget病

乳腺少见病例8—Mondor(蒙多)病

乳腺少见病例9—导管内乳头状癌

乳腺少见病例10—包裹性乳头状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tv-vo.com/jbby/12420.html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过敏性紫癜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