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过敏性紫癜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以往认为,过敏性紫癜多见于冬春季;近年来发现,其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且病例数越来越多。以往认为,过敏性紫癜多见于学龄儿童和学龄前儿童,现在发现发病年龄越来越小,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曾诊治的过敏性紫癜发病最小年龄为11个月。
过敏性紫癜是由IgA免疫复合物介导的免疫性小血管炎,发病率居风湿性疾病首位。临床分型分为:皮肤型、关节型、腹型、肾型与混合型。腹部症状者伴或不伴皮肤紫癜称腹型紫癜。本文着重讨论腹型紫癜的临床特点。
在过敏性紫癜患儿中腹型紫癜发病率占50%~75%。小肠受累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剧烈的反复发作性腹痛、呕吐、消化道出血,可为黑便、果酱样大便或鲜血便,严重者可发生肠套叠、肠穿孔、梗阻甚至失血性休克。腹部体征:可有压痛,无明显反跳痛,肌紧张,但疼痛部位不固定。表现症状与体征分离现象(症状重、体征轻)是腹型紫癜的典型临床特点。
消化道症状出现在皮肤紫癜后,诊断并不困难。但有些患儿会出现在紫癜之前(腹痛早于紫癜1~4d出现)且部分患儿在整个病程中均没有紫癜出现,需要临床医生有所认识,早期确诊依据内镜表现。过敏性紫癜常被误诊为阑尾炎或急腹症而行不必要的剖腹探查术。B超表现为肠管壁水肿,血流增多,淋巴结肿大,腹腔或盆腔积液,重者肠套叠、肠梗阻。内镜示:小肠是腹型紫癜最常受累部位,十二指肠降部、球部、胃部、结肠均可受累,食管和直肠少见受累,可见胃、十二指肠的粘膜充血、水肿、斑点样出血,严重者可见多发不规则粘膜糜烂、溃疡及出血,病变之间粘膜正常。国外学者提出,在十二指肠降部不规则溃疡可作为紫粘内镜下特征性改变。病理呈非特征性炎症,血管炎表现,管壁有坏死或血栓形成,间质水肿,中性粒细胞和EOS浸润,但胃镜检查需紧密结合临床,以减少误诊。
治疗:我国年制定的“儿童过敏性紫癜循证诊治建议”中关于腹型紫癜推荐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明显缓解腹痛症状,减少肠套叠、肠出血风险。推荐使用氢化可的松唬泊醚内5~10mg/(kg·次),必要时4~8h重复使用;也可用甲泼尼龙唬泊酸钠5~10mg/(kg?d),病情严重者可采用冲击治疗剂量15~30mg/(kg?d),最大剂量不超过mg/d,连用3d,待严重症状控制后,改为口服并逐渐减量,总疗程2一4周。其他方法可用H2受体拮抗剂、双嚓达莫、静点丙种球蛋白等辅助治疗。
来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年1月第30卷第1期
白癜风原因北京白癜风最正规的医院小安安是年4月23日出生。本来对这个“紫癜”的词一点都不熟悉,但是紫癜这[详细]
过敏性紫癜能治好吗?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较常见的微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详细]
小安安是年4月23日出生。本来对这个“紫癜”的词一点都不熟悉,但是紫癜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