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过敏性紫癜 >> 疾病治疗 >> 正文

换血20000毫升救了六旬老伯一命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4/2/17 16:20:01

患者:陈老伯

年龄:63岁

送诊原因:极度乏力,头痛、头晕,前胸、臀部有大片瘀斑

医院:医院

医生诊断: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温都讯近日,医院多学科齐心协力,通过10次血浆置换,共换了毫升血浆,成功救治一名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

10月17日上午,永嘉63岁的陈老伯在田间劳作时,突然感觉极度乏力、头昏昏沉沉的,休息后亦未觉好转,并自觉头痛、头晕明显。家里人随即将他送往医院就诊。接诊医生发现患者前胸、臀部有大片瘀斑,当场开出了检验单。

下午1点,该院急诊科接到了检验科的“危急值”患者血小板异常减少,同时报告单上备注的“易见裂片红细胞”几个字引起了急诊科主任陈之力的注意,急诊生化提示“总胆红素升高6倍多、血肌酐升高、乳酸脱氢酶升高至接近10倍”。

急诊科邀请血液科会诊。“首先考虑的是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建议完善相关检查,进行血浆置换。”血液化疗科副主任医师刘珍说。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很少见,极易误诊,但病情凶险,死亡率高。临床医生需要尽快做出预诊断预处理,为患者争取抢救时机。

从10月17日至10月20日,陈老伯先后做了四次血浆置换,累计置换血浆约毫升,血小板计数逐步上升,脱离了危急值的范围。10月21日,陈老伯转入血液化疗科继续治疗。暂停血浆置换才两天,10月23日的血常规检查结果再次显示,血小板计数减少。

该医院血液化疗科主任医师吴圣豪不断追寻病因,给予更积极的针对性治疗。在继续每天毫升血浆“换血”的同时,还进行血浆检测明确病因,前后共给予10次血浆置换治疗,合计用血浆毫升。10月26日,通过检查,确诊陈老伯的病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

10月28日、11月4日分别进行两次有效用药后,陈老伯的病情趋于稳定,不再依赖于血浆置换,11月16日康复出院。

看病例涨知识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致死率高达90%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是一种罕见且危及生命的血栓性微血管病,可以表现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和发热五联征,但大部分患者并无完整的五联征。该病发病率约为3.7/万,发病年龄多为10~40岁,女性较多见,男女比例约1:2。该病起病急骤,未及时治疗致死率可达90%。

温都记者王春霞

审核林剑静

监制陈侄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tv-vo.com/jbzl/146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过敏性紫癜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